自今年年初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发起了一场儿童化妆品专项整治行动,遍及山西、浙江、福建、安徽、河南等省市,围绕标签管理、非法添加两项重点监管项目,儿童化妆品的生产、经营迎来了严监管的时代。
在这个背景下,福建作出了全国首例化妆品终身禁业资格处罚。
今年4月份,福建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儿童化妆品“点题整治”专项活动,在整治活动中,厦门市市场监督部门发现,厦门一公司存在无证生产儿童化妆品、生产标签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生产不符合技术规范化妆品、生产伪造厂名厂址的产品等违法行为,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厦门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管理条例》等法规,对当事人处以没收相关物资、罚款408万余元,对其法定代表人谭某处以罚款15.84万元并终身禁止其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处罚。该案是《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全国首例化妆品行业终身禁业处罚案件。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59条规定,有以下三项情形之一,且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由备案部门取消备案或者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化妆品许可证件,10年内不予办理其提出的化妆品备案或者受理其提出的化妆品行政许可申请,对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其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收入的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终身禁止其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
三项情形包括:
①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或者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委托未取得相应化妆品生产许可的企业生产化妆品;
②生产经营或者进口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
③使用禁止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原料、应当注册但未经注册的新原料生产化妆品,在化妆品中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使用超过使用期限、废弃、回收的化妆品或者原料生产化妆品。
在过去,儿童化妆品市场因为小体量、小规模的缘故,一直没有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近两年来,随着国内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各细分领域(包括儿童化妆品)也迎来了自身的发展机遇,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以往未被整个行业重视的诸多问题,如年初江西引爆全网的“大头娃娃”事件,它代表了儿童类产品的非法添加问题,还有前段时间舆论关注的儿童化妆品以玩具身份售卖问题,种种乱象引起了社会对祖国下一代的强烈担忧,让监管层下决心对儿童化妆品先来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先解决燃眉之急。
并且,对儿童化妆品的监管正在从专项整治行动转变为日常监管。6月18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这也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儿童化妆品而出台的相关法律规定。7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第12次局务会议通过了《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后者将于2022年1月1日起实行,该《办法》规定将对儿童化妆品实施重点监管,对其非法添加行为将从重从严处罚。
一个行业的乱象不可能靠一张罚单解决,但一个企业的乱象却可能让整个社会对国产品牌失望,参考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的窘境。未来,希望随着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能够让那些三无、无良企业和人无所遁形。
(本文作者:吴鑫,摘自唯美工匠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者删除)
相关文章:我国首部儿童化妆品监管法规即将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