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将至,各大电商已开始频频发力,在这个购物高峰期,化妆品作为一大消费品类,一直以来都是监管部门重点监察的对象。广东省作为我国化妆品生产和消费大省,化妆品生产厂家就有2623家,约占全国生产企业总量的55%,化妆品经营企业也超过了50万家。
作为化妆品大省,在市场监管方面广东省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处处长郭昌茂在接受人民健康采访时表示,2013年以来广东省每年连续开展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累计完成46个项目风险监测工作,监测范围基本覆盖所有化妆品种类,最终锁定祛斑、祛痘、面膜化妆品非法添加为关键风险。
购买化妆品 警惕非法添加
“不管是双十一还是平常,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要理性看待产品功效,不应该对产品功效超出正常期望值。对三天祛痘,一次美白等宣传保持警惕,此类产品可能涉嫌夸大宣传或含有非法添加。”郭昌茂强调,购买化妆品时要结合自己肤质和需要购买,关注化妆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防止囤货导致化妆品过期。此外,要从合法的经营渠道购买产品,不建议在朋友圈购买。他表示,微商交易方式尚未取得合法购买资质,无法确定产品的合格性。另外,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身份证明,不购买标签及身份证明信息不完整的化妆品。同时要保留购物凭证,积极维护消费者自身合法权益。
为增强消费者对化妆品安全的重视,提高对化妆品的选用意识和能力。广东省药监局根据当前化妆品安全风险形势,通过拍摄化妆品科普宣传片、化妆品公益咨询、公益讲座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化妆品科普宣传教育。并举办化妆品生产安全常识大讲堂、化妆品经营安全常识大课堂、化妆品消费安全常识大学堂,推动化妆品安全共建共享共治。
此外,广东省药监局还印发了《化妆品安全消费常识》,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科普宣传。
《化妆品安全消费常识》提出,辨识化妆品质量“五部曲”。第一步是看标签,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信息,注意标签上的安全警告用语;第二步是观察颜色,看产品是否发黑、发黄;第三步是闻气味,检查产品是否有酸性或怪味;第四步是看稀稠,如果化妆品变稀,说明体系不稳定或变质;第五是观察表层,是否有霉斑。
广州环亚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办总裁高级助理袁首春在采访中表示,目前政府部门对化妆品市场监管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完善。企业在生产产品时也一直保持严格要求,采用智能化生产,防止人为误差。目前,虽然市场上存在假冒伪劣产品,但我们已配合相关部门建立打假团队,维护市场秩序。
强化市场监管 严厉打击化妆品非法生产
近年来,为治理非法添加,防止化妆品生产使用禁用原料和未经批准的新原料,超量超范围使用限用物质或准用物质生产化妆品等。广东省药监局制定《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并委托技术支撑机构,开展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构建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实施祛斑、祛痘和面膜类产品的线上线下监督性及评价性风险监测,化妆品国际法规标准和安全事件监测,化妆品皮肤病临床监测等。
据郭昌茂介绍,2018年广东省实施化妆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共检查生产企业850家,发现问题产品408个,监督召回问题产品210批次,责令整改169家,立案查处79家。对266家高风险化妆品生产厂家开展专项飞行检查,其中,对188家化妆品生产企业予以责令限期整改,对38家化妆品生产企业予以立案查处,对144家存在较多缺陷项的企业采取暂停生产行政措施,对16家非法生产、非法添加的企业提请了吊销生产许可证。
市场安全监管是全过程保障化妆品安全的客观要求。为规范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强化妆品监督管理,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广东省7药监局在2019年3月18日正式出台我国第一部化妆品安全监管地方法规《广东省化妆品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19年7月1日施行。
据悉,该《条例》是在经过15年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的。郭昌茂表示,这一《条例》的发布更加有利于保护消费者人身健康需要,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对规范广东化妆品市场,打击违法行为,引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建立有序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产业发展有积极作用。
郭昌茂强调,广东化妆品监管部门积极完善我省化妆品安全风险监管模式,做好化妆品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不断提高监管效能,严防严管严控化妆品安全风险,守住化妆品安全底线,追求化妆品高质量发展,切实为化妆品产业和人民群众的“美丽事业”保驾护航。(本文摘自中国经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