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成分能否成为品牌吸引顾客的“秘诀”?
大家是否知道,顾客在选择化妆品的时候什么才是顾客最关心的?是品牌、功效,还是价格、口碑?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太深入的思考过这个问题。
据美妆行业透明度感知的调查报告,42%的消费者认为她们没有从品牌方获知关于产品成分安全的足够信息;72%的消费者希望品牌向消费者解释产品成分的功效情况;而超过60%的消费者希望品牌认证产品成分的来源。对于新一代消费者来说,她们在选择化妆品的时候更加谨慎。“成分”是她们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如今化妆品市场的安全问题,让消费者对化妆品产品成分信息透明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切抛开剂量谈化妆品成分的言论都是耍流氓
化妆品里面的成分是由基础原料和功能性原料两大类组成,各种原料成分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
最近几年,随着技术的创新研发,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成分被添加到化妆品中。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时也更为注重添加成分,“成分党”应运而生。在“成分党”看来,不同的成分对于皮肤有不同的作用。水杨酸可以清除粉刺、缩小毛孔;玻尿酸可以补充水分、缓解皱纹;氨基酸可以调节水分、平衡油脂;烟酰胺更是号称“洗白利器”,可以淡斑美白、抑制黑色素、抗衰老。而去年一个名为UFC-QueChoisir的法国消费者权益组织发布了一份有害成分的化妆品黑名单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在这份名单中,Chanel、YSL、Guerlain、Dior、Estée Lauder、MAC等品牌都位列其中。UFC-Que Choisir更是在官网上声称消费者每天使用的化妆品并非总是无害,许多成分含有毒性。按照官网上的说法,这些成分有的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对母乳产生影响,有的有高致敏性,有的甚至会增加癌症风险。消费者对此恐惧不安,唯恐自己所用化妆品中含有有害成分。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先不说ufc-quechoisir组织的检测是否正确,对于一切抛开剂量谈化妆品成分的言论都是耍流氓。何况这个网站相关新闻并不多,少数几条都是以引爆眼球为基准的。例如94%婴儿湿巾含有害成分,其原因是因为添加有防腐剂。添加防腐剂被判断为有害成分,这是错误的结论。
特殊成分的正规产品都会有相应的标识和警示,只要是符合法规生产的正规产品,安全性一定是排在有效性之前。无论是多权威的专家,评测一个产品的优劣,必须只针对产品的功效性而非安全性。皮肤上层是角质层,由死亡的细胞构成,在这层死亡细胞外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脂,透水性非常差,而绝大多数化妆品都是作用于我们的角质层的。
以化妆品成分作为卖点吸引消费者
最近几年被炒的火热的烟酰胺号称“洗白利器”,OLAY更凭借烟酰胺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2014年是OLAY进入中国市场的第15个年头,这一年OLAY占据中国护肤市场的12.38%的市场份额。但是之后随着本土品牌的崛起,日韩品牌的加入,OLAY业绩一度下滑,在前几年OLAY更是被定性为“妈妈牌”护肤品。但是今年2月份OLAY空气霜进入中国市场以后,一举拿下天猫聚新品美妆类目销量No.1、天猫美妆行业销售额No.1、OLAY新品首发3日销量No.1。旗下小白瓶更是还未进入中国市场就已经成为代购热门单品,小红书上小白瓶笔记高达12万篇。而这些都是因为烟酰胺在“作祟”,因为这些产品里面的主打成分是烟酰胺。
现在以成分作为卖点的品牌比比皆是。OLAY小白瓶、空气霜的烟酰胺;宝拉水杨酸;freeplus的氨基酸洗面奶;La Mer的Miracle Broth。对于新一代消费者来说,成分会是她们愿意为此产品买单的理由。对于品牌来说,成分添加合理就是良药,添加不合理就是毒药。成分并不是添加越多对皮肤越好,像烟酰胺的含量保持在5%以下,会对皮肤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如果一旦超过这个安全范围,皮肤就会出现不耐受,导致过敏、红肿、发痒等症状。
品牌应合理的引导消费者对于成分的理解。当消费者开始关心成分的时候,说明品牌的知名度已经不能成为消费者信任的理由。SK-II就有被爆添加禁用成分销量下滑的局面,虽说SK-II发布声明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并未添加任何违禁成分,但此谣言还是给品牌造成了巨大损失。
这一趋势也给化妆品加工厂敲响了警钟。踏踏实实做产品,安全永远是第一位。进一步加大产品技术的投入与研发,做到化妆品产品成分信息“透明化”,用产品去征服消费者。因为未来只有让消费者能够放心使用的化妆品企业才能走得更加久远!
相关文章:1 化妆品成分安全性常见的误区有哪些